网站首页 资讯 热点 行情 地区 推荐 民宿 酒店 家居 度假 滚动
首页 >  资讯 >  >  正文

友谊关系满足情感需求

2023-08-04 13:13:33来源:霍妮心理

文|章鱼哥

编辑|比奇堡

积极的友谊质量可以为青少年提供情感支持,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而消极的友谊质量则常常会导致青少年产生问题行为。


(相关资料图)

积极心理品质作为个体通过情感、行为所体现出来的积极人格特质,对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因此,研究从积极心理品质出发,引入自我表露和情绪调节能力的概念,去探究影响高中生友谊质量的内在机制。

一、积极心理品质的相关研究

积极心理学家Seligman认为心理学应该从积极的角度探究如何使个体的身心更为健康的发展。

而不仅仅是关注心理的消极方面,他认为积极心理品质具有道德评价性和社会适应功能,是可以后天改造培养的。

Park和Peterson等人认为 积极心理品质分为正性的利己特征和积极的人际关系。

前者是指能接纳自我并拥有应对外界变化的能力;而后者是指个体与他人能够互相帮助支持,保持人际关系的融洽。

国内关于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内涵和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的研究上。

例如卫萍的调查发现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状况较佳,中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对个体的心理问题存在负向的预测效果。

另外也有一些关于积极心理品质与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抑郁等关系的研究。

李燕燕的研究发现 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的智慧与知识、超越、友善等美德与主观幸福感正向相关。

王雁的研究发现积极心理品质如希望、乐观等对个体的抑郁情绪有负向预测作用,可以防范心理疾病的发生。

二、情绪调节能力的相关研究

目前对情绪调节能力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到情绪调节能力与情绪情感、成瘾行为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

在有关情绪情感的研究方面,Gamefski和Kraaij对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自责、沉默和灾难化策略能够明显预测抑郁情绪。

在国内也有诸多研究证实了情绪调节与消极情绪的关系。

王玉龙等人探讨了情绪调节能力在留守儿童亲子依恋与情绪健康的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情绪调节能力在留守儿童亲子依恋和情绪健康的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郑沁怡调查了情绪调节能力在儿童社交自我知觉对抑郁感的影响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对于情绪调节能力较差的儿童来说,拒绝敏感性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抑郁情绪。

这一作用对于情绪调节能力较好的儿童则并不显著。

也有大量研究证实了 情绪调节能力对成瘾行为的作用。

先前研究证明,情绪调节能力能够显著预测吸毒成瘾、网络成瘾等成瘾行为。叶宝娟等人的研究表明情绪调节困难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手机成瘾。

GarlandEricL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概念模型,详细阐述了正念如何协同一系列积极的情感机制来减少上瘾行为。

黄凤等的研究发现, 社交焦虑会通过大学生认知失败进而预测手机成瘾,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其中起到缓冲作用。

情绪调节能力还与个体的社会化发展紧密相关。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普遍会使用情绪调节来应对社交情境的差异性。

Gross等人研究发现,采用认知重评策略较多的个体,有更为积极的情绪分享行为,人际关系的质量也偏高。

王莉等人的研究探究了儿童情绪调节的早期发展对后期社会行为的作用,结果表明 使用儿童较多地使用积极主动性策略,对以后的社交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

赵鑫等的研究表明,个体的情绪调节与社会化密不可分,积极的情绪调节能够促进个体的社会化进程,使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而消极情绪调节则不利于个体的社会适应。

三、积极心理品质、友谊质量、自我表露、情绪调节能力的特点分析

积极心理品质的特点分析

研究通过量化分析得出高中生总体积极心理品质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说明目前的中学生总体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情况是比较好的。

积极心理品质的人际与超越维度平均得分最高,这说明 高中生在爱、友善,以及心灵触动、幽默风趣、信念与希望等积极心理品质方面的水平较高。

平均得分最低的是节制维度和认知维度。

说明高中生在宽容、谦虚、持重,以及创造力、求知力、思维与洞察力等积极心理品质方面的发展水平较弱。

结合质性访谈的结论,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

高中生处于尚未步入社会、自我意识与独立个性快速发展的阶段,善良友爱、对未来充满希望、逐渐形成独特个性是这一阶段学生的特征。

他们具有积极向上、有精神信念、懂得感恩的心理品质。

但是由于现阶段的学生内心也较为骄傲叛逆,不够宽容谦虚;年轻阅历较少,处世不够持重,也是在所难免的特点。

同时他们面临着参加高考的压力,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实践经历少,抑制了认知力量的发展。

因此创造力、爱学习等品质不足;开放思维、洞察力品质也较弱。

研究发现,积极心理品质在不同的性别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高中男生和女生在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水平上比较相当。

积极心理品质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差异显著,学生干部的总分及六大维度得分均高于非学生干部的学生。

分析这种原因可能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干部本身就是从学习或品质上面比较优秀的学生中选拔出来的,经常在班级中起着组织活动和获得荣誉的模范带头作用。

另外一方面可能是担任班干部的学生由于职务要求的原因与同学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各方面都更加积极主动。

当其工作任务完成的比较出色时,往往也会获得老师与同学的鼓励与肯定,变得更加自信,有利于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积极心理品质在不同生源地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来自城镇的高中生在积极心理品质的总体发展水平及超越、公民性、认知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高中生。

这说明 农村学生在心灵触动、幽默风趣、信念与希望、领导力、合作力及创造力、求知力、思维与洞察力等品质上的发展显著弱于城镇学生。

这可能是出于我国城乡不同背景的差异及家庭教养方式的差异。

城市孩子享有相对较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视野开阔,参加的课余活动和培养的兴趣爱好更多,更有利于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发展。

友谊质量的特点分析

研究通过描述性分析,得知被调查的高中生友谊质量的平均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其中陪伴与娱乐维度平均得分最高,其次为亲密袒露与交流维度。这说明 高中生在友谊交往过程中更侧重于彼此之间的陪伴与娱乐、亲密袒露与交流。

研究发现,不同性别的高中生在友谊质量总分以及肯定与关心、帮助与指导、亲密袒露与交流、冲突与背叛4个分维度上均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高中女生的友谊质量普遍高于男生。

结合质性访谈的结论,分析产生这一现象可能是因为:

首先, 与男生相比,女生性格多较为温柔亲和,感情更加细腻,好朋友之间更愿意分享彼此的秘密,互相倾吐心声。

其次,女生更希望维持稳定的人际关系,对于友情有更强的需求,会尽量避免孤独感的产生。

女生在友谊的发展上更注重建立亲密的关系,她们更加追求相互陪伴、亲密无间,比起男生具有发展友谊的高需求。

而处于青春阶段的高中男生,他们交往中更倾向于以活动为联结,以语言交流为主的关系对内敛含蓄的男生来讲可能并不适应。

研究还发现, 高中生友谊质量及各维度在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 。原因可能是因为:

由于家庭提供的物质基础和教育水平,农村高中生的视野和视野不如城镇学生,他们可能自卑害羞,害怕被人轻视甚至嘲笑,不愿意与同学交朋友,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而亲密袒露与交流则是提高友谊质量中重要的途径。

生源地来自城镇的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会带领孩子更多地参与实践活动,使孩子开阔眼界,培养才干,培养孩子自信积极的心理品质。这些品质都能够帮助孩子提升友谊质量。

自我表露的特点分析

研究发现 高中生总体自我表露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这与吴雪洁的研究结果不同。

从自我表露7个分维度的得分来看,兴趣爱好维度平均得分最高,其次是学校经历维度。亲子关系、亲密友谊、身体发育维度平均得分最低。

相对来说,这是中学生从“开放的我”到“隐藏的我”逐渐显露出来的过程。

社会渗透理论认为, 人与人之间的认识和互动是由表及里的。 表面是个人较开放的部分,比如兴趣爱好等,而内部是每个人最核心的领域,比如个人隐私等。

兴趣爱好、学校经历和学习情况是较为开放的话题;亲子关系、亲密友谊和身体发育的话题则较为私密。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高中生在自我表露的亲密友谊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其他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这说明 女生在日常交往中会对好朋友表露自己对她的感受、情绪、建议及看法,而男生更加倾向于把心理感受藏在心里。

这可能是因为社会对性别角色有不同的认识和期待,一般认为男性应更坚强和克制,更稳重和含蓄,这可能会导致男性对自我表露有着较多的忽视和压抑,不会选择过多地表达情感。

自我表露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兴趣爱好、观点态度、身体发育维度上差异性最显著,学生干部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

这应该是因为学生干部出于工作的需要,会更多的与同学接触交流,练就了较强的社交能力,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难免也会更多地表露自己的信息。

自我表露在生源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生源地的高中生在兴趣爱好、学习情况、观点态度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城市高中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农村高中生。这可能与不同生源地学生的家庭条件和见识广度有关。

来自城镇的学生比来自农村的学生兴趣爱好更广泛,见闻丰富,同时也更加自信,善于沟通表达,乐于与朋友分享自己的信息和观点。

情绪调节能力的特点分析

研究的结果表明高中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平均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情绪调节能力各维度均分最高的为情绪知觉能力,均分最低的为情绪调节的自我效能感。

从情绪调节能力在性别上的差异来看,不同性别的高中生在情绪控制维度上具有显著差异,表现为 男生的情绪控制能力显著比女生更高,其他维度男女生的差异性均不显著。

主要原因是儿童和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形成该文化背景下与自身性别相适应的心理特质。

在我国大多数的家庭教养方式中,男生往往被要求做到理性、克制,因此他们更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女生更加的细心、感性,对情绪更加的敏感。

所以, 相比较而言,可以为青春期的女生提供更多关于情绪控制能力方面的指导。

标签:

相关文章

[ 相关新闻 ]